广东防伪标签之医用药品防伪标签
发布日期:2025-7-23 17:40:44 访问次数:34
在药品安全领域,防伪技术不仅是科技较量,更是与犯罪分子的生死博弈。广州作为医药产业重镇,近年频现药品防伪创新技术与典型案例,揭示了这一领域的紧迫性与复杂性。
一、防伪技术升级:从“扫码追溯”到“隐形黑科技”
广州近年推行的“一药一码”追溯系统,通过药品包装上的电子监管码与医保信息实时关联,实现全流程监控。例如,市民购药时扫码即可查询药品生产、流通记录,一旦发现重复销售记录,系统自动预警并推送至监管部门,精准拦截假药、回流药。这种技术已覆盖全省97.9%的定点医药机构,累计采集追溯码超9.28亿条,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防火墙”。
此外,广州企业还采用激光全息、隐形油墨等高阶技术。如上海仁翼防伪公司推出的荧光超隐形油墨标签,在自然光下不可见,仅在紫外线照射后显示蓝白色图案,大幅提升仿制门槛;广州市求是防伪科技公司则为广药白云山等企业提供定制化防伪标签,通过二维码、RFID等技术实现“一物一码”精准识别。
二、现实案例:假药案背后的防伪刚需
技术升级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犯罪现实。2025年4月,广东公安破获一起跨境销售假冒片仔癀、安宫牛黄丸案,涉案金额超246万元。犯罪嫌疑人利用网络平台售假,并通过伪造包装、商标混淆真假,最终因药品成分与国家标准不符被鉴定为假药,主犯获刑4年半。此案凸显传统防伪手段的局限性,也倒逼企业引入更先进的防伪技术。
另一典型案例是广州香雪制药财务造假事件。该公司因资金占用、虚增利润等问题被ST,暴露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漏洞。而“一药一码”等追溯技术的应用,正是遏制此类乱象的关键。
三、未来挑战:技术普及与监管协同
尽管技术不断迭代,推广仍面临阻力。据行业反馈,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码覆盖率不足三成,部分企业因成本问题观望。对此,广州通过政策引导(如医保追溯码强制接入)与企业合作(如广药集团联合防伪供应商)双管齐下,加速技术落地。
结语
药品防伪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广州的实践表明,唯有将前沿技术与严格监管结合,才能筑牢安全防线。对消费者而言,“扫码验真”已成日常习惯;对企业而言,选择如激光全息、动态追溯码等高阶防伪方案,或是品牌存续的必选项。
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13427568225(微信同号)
了解更多产品可登录:http://801315.com/channel/fangweibiaoqian.html
TB店铺:申悦专业防伪标签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