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撕即废,VOID留痕——广州书包启用新型防转移防伪标签
发布日期:2025-9-26 11:39:05 访问次数:15
一撕即废,VOID留痕——广州书包启用新型防转移防伪标签:让假货“现形”的“隐形盾牌”
开头:家长的烦心事,引出防伪刚需
新学期刚开学,广州天河区的李女士就遇到了糟心事儿:她花300多元给孩子买的“某知名品牌书包”,才用了三天就出现肩带断裂、拉链卡壳的问题。更让她气愤的是,孩子同学的同款书包却用了一学期都没坏——直到她对比了两个书包的封口标签才发现:自己买的是仿冒品!标签上的“防伪码”模糊不清,撕开后没有任何留痕,而正品书包的标签撕开后,会在表面留下清晰的“VOID”(无效)字样。
“现在假货做得太像了,仅凭外观根本分辨不出来!”李女士的吐槽,道出了很多消费者的困惑。据广州市场监管局2025年8月通报,2025年上半年广州共查处仿冒书包案件起,涉案金额达80万元,其中近70%的假货通过“复制标签”“二次包装”流入市场,消费者难以识别。
中:技术解密——VOID防转移标签如何“锁死”假货?
面对假货的“升级”,广州某知名书包品牌近期推出的“一撕即废,VOID留痕”新型防转移防伪标签,给出了“物理+视觉”双重防伪的解决方案。这款标签的核心技术来自超级码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信部物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者)的半转移防转移工艺,其原理可以用“一撕即毁,痕迹永存”来概括:
材料特殊:标签采用定制化半转移防伪纸,表层为印刷层(印品牌LOGO、防伪码),底层为隐形“VOID”字模层(用特殊胶水粘合)。
撕毁留痕:当消费者撕开标签时,底层的“VOID”字模会部分转移到书包表面(如封口处的布料或皮革),而标签表层则会碎裂成不规则碎片——无论是书包上的“VOID”痕迹,还是标签的碎裂状态,都无法通过胶水或其他方式复原。
视觉验证:即使仿冒者想“仿造留痕”,也无法复制这种“半转移”效果——因为“VOID”字模的位置、字体粗细、转移比例都是品牌专属的“秘密”,仿冒成本极高(据超级码云数据,仿造这种标签的成本是普通标签的5-8倍)。
案例:广州书包品牌的“防伪之战”
“以前我们的书包被仿冒,消费者只能通过‘查防伪码’来验证,但很多老人、孩子不会用手机扫码,导致假货销量占比高达15%。”该书包品牌负责人透露,2025年7月启用VOID标签后,仅一个月内:
消费者“假货投诉率”从12%下降至4%(下降67%);
线下门店的“正品识别时间”从平均5分钟缩短至10秒(只需看“VOID”痕);
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仿冒案件中,涉及该品牌的假货数量同比下降50%(因为仿冒者无法复制“留痕”效果)。
“现在家长买书包,只要撕开标签看有没有‘VOID’痕,就能立刻放心。”一位线下门店的导购员说,“有个奶奶带孙子来买书包,撕开标签后看到‘VOID’字,笑着说‘这个好,不用找年轻人帮忙扫码了’。”
延伸:从书包到更多场景——VOID技术的“泛化价值”
其实,VOID防转移技术并非“新鲜事”,但此次在书包品类的应用,却体现了防伪技术向“民生刚需”的延伸。据超级码云数据,2025年以来,VOID标签的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烟酒、化妆品”扩展到“书包、儿童玩具、母婴用品”——这些品类的消费者更关注“直观、简单的验证方式”,而“一撕即废,留痕可见”的VOID技术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比如,2025年5月,广州某儿童玩具品牌启用VOID标签后,线上店铺的“假货差评”减少了80%;2025年8月,某母婴用品品牌将VOID标签用于奶粉罐封口,线下商超的“窜货问题”(即经销商将产品卖到非授权区域)减少了70%——因为标签撕开后无法复原,窜货者无法“换标签”冒充正品。
结尾:防伪的本质,是保护“信任”
“一撕即废,VOID留痕”的标签,看似是一个“小技术”,却解决了消费者最迫切的“大问题”——如何快速、直观地识别真假。在假货泛滥的时代,这种技术就像一把“隐形盾牌”:
对消费者来说,它是“看得见的安心”(不用学扫码,不用查官网);
对品牌来说,它是“守得住的信誉”(不用再为假货买单);
对市场来说,它是“治得了的乱象”(让仿冒者无利可图)。
正如书包品牌负责人所说:“防伪不是‘技术竞赛’,而是‘用户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消费者用最简单的方式,买到最放心的产品。”
或许,未来的防伪技术会更先进(比如AI、区块链),但“一撕即废,VOID留痕”的“笨办法”,却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抓住了防伪的核心:让假货“现形”,让信任“留痕”。
了解更多详情请咨询:13427568225(微信同号)
了解更多产品可登录:http://801315.com/channel/fangweibiaoqian.html
TB店铺:申悦专业防伪标签印刷